职场有效沟通: 讲别人听得懂的话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3:31 点击次数:148
一些经典书籍重读中,会不定期分享读书感想。
在彼得·德鲁克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第三章,《我能贡献什么》这个章节中,有一句话很有意思。
“要先让别人理解自己,之后自己才能有效。”
作者这里主要针对的是所谓的“知识工作者”而言。但实际上,在职场上的每一个人,想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和工作,都要像书里讲的那样,自己承担起“让别人理解自己”的责任。
换句话说,职场与人沟通,我们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话,去表达自己的意思。
哪怕,对方能听得懂的方式,在你看来非常的low。为了达成有效的沟通,你也需要选择这种方式。因为需要沟通效果的人是你。那么为了达成这个效果,你就必须用尽自己一切可能用到的办法,竭尽所能,去产出最大的沟通成果。其中,就包括承担起“让别人理解自己”的责任。
而在现实的职场中,很多人对此的看法,恰恰相反。很多人不是要求自己找到并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,而是要求别人来迁就自己。
理由很简单,“因为我专业”。至少,在这一个领域,这一个环节,我是专业的。我有天然的优势和高度,所以,其他人不但要听我的,而且要主动学习我的沟通语言,我的沟通方式,来理解我的意思。
更夸张一些的,有些人为了显示/显摆自己的专业/优秀,还会故意选择“不讲人话”。
——明明用大家都能听懂的大白话,三两句就能讲清楚。但他们偏不。就是要加上一堆专业术语,以及一堆似是而非的推论结论各种论。非得把问题搞得云山雾罩不可。
别人越是被绕得稀里糊涂,就越能显得他特别高人一等特别“能”。芥菜树下还遇到过,一些占有相对职位优势的人,通过“不讲人话”,故意让对方听不懂。看到别人表现得手足无措像个小丑,他们就从心理上获得了某种满足。就挺,不正常的。
书里面举了一些例子,而在我们的工作中,这些情况也到处都是。比如,你作为销售,去问财务同事要几个数据,好分析一下这个月的业绩情况。结果,财务老师先给你上一堂成本会计课,再教育一下你们的差旅费用要合规,最后才扔给你一堆报表。末了,还要强调一下,这种数字都是你们自己要统计的,不能老是来找我们。
在他们的想法里,假如你不愿意来迁就我,或者你学了也没学会,那么对不起,都是你的责任。
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?是别人都乖乖地来迁就他,“聪明”地明白了他的意思,并且按照他的意思照办?当然不是。书里也给出了答案:只会使得他的专业知识和学问,变成卖弄玄虚的手段,根本就达不到沟通的效果。
正如书中所说,这种心态,实际上极其傲慢自大。
下一步:你都不让我理解你在干什么,叫我怎么配合你做什么?
再下一步:
做不成,是你的事儿;关我,咩事?
- 上一篇:春节大餐后快速刷脂!
- 下一篇:没有了